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网上开庭审理一件涉及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纠纷案件。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其中,杭州互联网法院受理案件51882件,审结48227件,在线立案申请率98.2%,在线庭审率96.7%,平均庭审时长32分钟。
北京互联网法院推出3平方米“虚拟法庭舱” 。新华社发
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案件73095件,审结62887件,在线立案申请率100%,在线庭审率99.8%,平均庭审时长33分钟。
广州互联网法院开展涉网金融借款纠纷在线示范庭审,来自全国各地的2500多名类案当事人旁听了该案的调解过程。 新华社发
广州互联网法院受理案件97496件,审结83583件,在线立案申请率99.9%,在线庭审率99.8%,平均庭审时长21分钟。
数据显示,三家互联网法院中,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结案件最多,平均耗时最短。
广州互联网法院智能诉讼终端“E法亭”实现“隔空开庭”。
审理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案件
记者了解到,设立互联网法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网络强国战略、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改革举措。
最高法副院长李少平表示,依托集中管辖特定类型互联网案件的制度优势,三家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大批具有填补空白、树立规则、先导示范意义的互联网案件,实现了以司法裁判定标尺、明边界、促治理。
其中,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全国首例大数据权属案和首例公共数据不正当竞争案,合理划定数据资源利用和个人信息保护边界,推动了公共数据在安全可控、保障隐私前提下最大程度开放共享。
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全国首例“暗刷流量案”,旗帜鲜明反对“暗刷流量”交易行为,有力打击了网络黑灰产,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王者荣耀’短视频侵权案”,针对源源不断上传的侵权视频,发出诉中禁令适用于所有侵权视频,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
记者了解到,三家互联网法院还积极参与了国际网络空间治理。截至2020年8月31日,三家法院共受理涉外案件2487件,审结2320件,标的额2.4亿元,涉及跨国知识产权保护、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域名争端处理等多种类型,审理了一批在国际互联网领域具有首案示范效应的案件,有效提升了我国在依法治网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最高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调整完善互联网法院管辖,探索跨地域管辖机制;将争取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推动确立三家互联网法院的专门法院地位,根据产业集中度科学确定互联网法院全国布局;将在年内出台适用于全国法院的在线诉讼司法解释,推动制定电子诉讼法,完善在线诉讼规则体系;将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联动,推动强化配套保障,提升网络空间综合治理整体效能。
统筹:南都记者 李陵玻
采写:南都记者 吴笋林 实习生 葛玉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