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美国用于登月的“土星5号”火箭,批量生产15枚,单枚成本高达1.85亿美元。
因为成本太高,美国NASA不得不削减经费,将火箭生产承包给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等公司。
即便如此,每枚火箭的造价也在不断升高。
洛克希德马丁生产的“大力神4号”火箭,载重量、射程等远低于“土星5号”,在1989年到2005年间,执行了39次发射任务,制造量比“土星5号”多很多,但不同型号“大力神4号”火箭的报价最低2.5亿美元,最高达到了4.32亿美元。
不但没便宜,反而翻倍增加。
要知道,这些火箭都是一次性的,就跟放二踢脚一样,听个响,几亿美元就没了,实在太奢侈。
为了压缩成本,科学家们想到了反复利用。
航天飞机就是如此。
可惜的是,航天飞机虽然发射一次仅需3000万美元,但维护费用居高不下,使得最终每次飞行的成本不但没下降,反而激增至高达4亿美元到15亿美元。
同时,航天飞机由于结果太复杂,故障率太高,升空后解体、爆炸的事故屡屡发生。
结果就是,航天飞机没发展几年,在2011年就退役了。
以至于后来的一段时间,美国想要把宇航员送上空间站,每次都得靠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
俄罗斯的报价也是水涨船高,从最开始2.2亿美元,涨到了后来的近10亿美元。
国际上,稍微有点分量的发射任务,各国火箭的商业报价基本都是1亿起步。
垄断大中型载荷发射市场的美国联合发射联盟ULA显示,火箭每次发射费用平均为4.35亿美元。
俄联邦航天署曾发射的“联盟-2.1B”运载火箭据俄国防部称花费约1.4亿美元。
日本的H-2A每次发射需花费1.5亿至1.7亿美元。
欧洲更是因火箭制造批量小产生高昂的成本,平均费用在3亿美元左右。
中国的火箭发射费用因为大批量生产,相对价格较低,但价格均摊后费用依然要在6000万美元左右。
再回头说SpaceX猎鹰9号火箭,在其实现了出二级火箭外全部回收的情况下,其首次发射的成本仅4340万美元,后续的发射,每次仅需要1906万美元。
这价格,其它所有的友商,根本比不了。
这也是“猎鹰9号”火箭在商业发射市场,独占半壁江山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火箭“长征三号乙”,商业报价6000万美元,96年至今已完成67次发射任务,成功率高达94%,简直是又便宜又可靠的代表,在国际上很受欢迎。
不过,商业化程度比较低。
而商业化较高的快舟火箭,价格其实更便宜。
4月1日,带货主播薇娅在某电商平台直播卖快舟火箭,最终以4000万元的价格成交。
不过,快舟火箭的运载力与“猎鹰9号”差距过大,不是一个级别。
面对未来商业微星部署越来越大的运力缺口,中国仍需继续加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