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对于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博士戴丽荷来说,这一天注定铭刻在她的记忆中。在临海市的畅源养殖场,她亲眼见证了4只仙居花猪小猪仔的降生,紧接着在2025年1月1日下午2点,她又在猪棚中捕捉到了2只小猪仔出生的瞬间。此次出生的6只小猪仔,全部都是仙居花猪的克隆猪宝宝。这项令人振奋的技术成就,标志着经过长达五年的冷冻体细胞成功孕育出了新生的生命。
戴丽荷介绍,这些克隆猪的供体细胞在2019年就被冻存在了液氮中,经过复苏和激活后,于去年9月进行了怀孕的操作。她对此表示:“这次成功让我们对技术的信心大大增加,理论上,只要之前液氮存储的体细胞需要的时候都可以进行克隆。”
引人关注的是,为什么要对仙居花猪这样的地方猪种进行克隆?这一切要追溯到2018年。当年,因非洲猪瘟疫情威胁我国生猪产业的安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与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行动,开展了地方猪种体细胞及精液等遗传物质的采集与冻存工作。自2018年12月以来,戴丽荷和她的团队在短短半年内,实际跑遍了全省的各个角落,成功采集并分离出涵盖浙江全部地方猪种的体细胞,并将这些珍贵资源存在了-196℃的液氮中。
这些体细胞捕捉到了猪的耳组织,通过特定技术处理后,研究人员能够将这些细胞复苏,并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培养出克隆胚胎。这些胚胎再被移植到代孕母猪的体内,从而实现了克隆新个体的目标。戴丽荷指出,一旦环境发生变化或遭遇不可抗力,体细胞克隆技术提供了一个保护活体的解决方案,长远来看,这种技术对于地方猪种的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意义重大。
浙江省自五年前开始建立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库,保存了全省特色畜禽的体细胞资源。此次仙居花猪的克隆工作,正是为了应对这一猪种面临的遗传危机,恢复其血统和数量。仙居花猪作为台州市唯一的地方猪种,自1982年已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它不仅繁殖性能高,肉质脂肪分布良好,而且具备强抗病力,耐高温、高湿,这些优良特性为今后育种提供了重要基因素材。
鉴于仙居花猪的种群亟需恢复,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与种畜禽监测总站等单位发起了这项克隆恢复工作,经过116天的孕期,成功诞生4公2母的克隆猪,恢复了2个血统。这一成功的案例,彰显了冷冻体细胞克隆技术在保护地方猪种方面的潜力。
从过往经验来看,早在2020年11月,浙江的研究团队就成功利用体细胞冻存结合克隆技术孕育出了11只金华两头乌猪,而在2022年,也有3只克隆兰溪花猪健康出生。戴丽荷的团队持续追踪这些克隆猪的生产性能,发现它们的生长发育情况与原种猪并无差别,甚至可以正常配种并生产后代,表明克隆技术在实用性上的可靠性。她说:“目前,活体保护仍然是主要的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方式,此次仙居花猪的成功克隆再一次展示了我们的技术能力和潜力。”
将来,通过体细胞克隆恢复技术,有望为猪的进化研究提供珍贵的活体样本。随着科技的发展,克隆技术在农牧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或将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将为传统的畜禽养殖提供新的方向和机遇。可以说,浙江科学家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不仅推动了生猪产业的复苏,更为全球范围内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